关于荀子<劝学>的问题...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0 08:10:40
<劝学>中有这么几句..."木直中绳.糅以为轮.其取中规. 虽有槁暴.不复挺者.糅使之然也.故木受绳则直"
我的问题:竟然都说了木被火烧使其弯曲后 就算是又晒干了 也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.
那么为什么又说~"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又笔直了?

这句话不能孤立的看,应该联系上下文解释。

“故”字代表本句是对前面描述的总结,应该加上后面的“金就砺则利,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”联系起来解释。

荀子是以“绳”和“砺”来比喻学习和自省,认为君子通过学习和自省来不断提高自己,就像用墨绳量过的木材和用磨刀石磨过的刀一样,反之如果不能保持学习和自省,形成了坏习惯,就会向被火烤过的木材,即使想改正,也会很困难了。

"故木受绳则直"之前说的是木被火烧使其弯曲后……而"故木受绳则直" 这句话是和后面一句"金就砺则利"放在一起解释的。

曲木、直木各有各的用处,
都不是木的本性,是通过“后天”的学习获得的。

‘煣’和‘绳’分别用来比喻不同的后天的学习。

另:“故木受绳则直”的意思是“所以木受到墨线的弹划校正才能变直”。

木材笔直,合乎墨线,(如果)它把烤弯煨成车轮,(那么)木材的弯度(就)合乎圆的标准了,即使再干枯了,(木材)也不会再挺直,是因为经过加工,使它成为这样的。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,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,君子广泛地学习,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,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,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。